词典

折色的意思

zhé

折色


拼音zhé sè
注音ㄓㄜˊ ㄙㄜˋ

词语解释

折色[ shé sè ]

⒈  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。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。

⒉  指银子的成色。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。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。

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三》:“有司言其地沃民勤,颇多积穀,请每岁和市,随常赋输送,其直多折色给之。”
《明史·食货志二》:“十七年, 云南 以金、银、贝、布、漆、丹砂、水银代秋租。於是谓米麦为本色,而诸折纳税粮者,谓之折色。”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回:“若有为民的官,将这样的灾伤申报上去,央两院题本改了折色,百姓也还可存济。”
清 孙承泽 《天府广记·宝源局》:“正德 七年,令职官折色俸给,十分为率,一分折钱,九分关银。”

⒉  指银子的成色。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。

《警世通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:“那败子借债……第一,折色短少,不能足数。”
郑观应 《盛世危言·铸银》:“﹝纹银﹞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,有加耗,有贴费,有减水,有折色,有库平、湘平之异,有漕平、规平之殊。”

国语辞典

折色[ zhé sè ]

⒈  租税折算金钱。也作「折征」。

《明史·卷七八·食货志二》:「十七年,云南以金、银、贝、布、漆、丹砂、水银代秋租。于是谓米麦为本色,而诸折纳税粮者,谓之折色。」

⒉  银子的成色。

《警世通言·卷三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:「折色短少,不能足数。」

词语首拼